您好,欢迎来到创名商标转让网   【注册】 我的上传
我要买商标
X

-  我要买商标  -

  • 请选择商标所属行业:
  • 价格区间:
  • 联系人电话:
     我司严格保密,请放心输入
X

-  我要卖商标  -

  • 姓名:
  • 商标名称:
  • 联系电话:
     我司严格保密,请放心输入
  • QQ:
  • 出售底价:
  • 商标注册号:
  • 所在区域:
  • 备注:
  • 上传图片:
我要卖商标
X

-  上传商标说明  -

您好,为了更快更好的将您的商标在我们平台推广出售,您可以通过注册我们会员,注册成功后登录会员中心;如果您已经是我们会员请直接登陆,登录后点击右上角“快速上传”商标,根据要求上传成功后1秒内在我们平台免费推广,第一时间展现给需要的客户,无需审核。后期也可以登录会员修改或删除已上传商标。

首页|最新商标新闻|嘉兴市南湖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最新商标新闻

嘉兴市南湖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来源:创名知讯 |时间:2023-11-15

“十四五”时期是南湖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之“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依据《嘉兴市南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形势

(一)现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南湖区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攻坚科技赋能,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迈向新台阶。围绕创新要素集聚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产城融合样板区、智慧城市新引擎,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和产业创新三大工程,绘就了国家一流科技创新产业新城“美景”。

全区高举创新大旗,释放创新动能,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进步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荣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等称号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以上,连续11年居全省前十、全市第一。

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万人发明专利较2015年翻两番以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64家增2020年的263科技型企业从180家增加780家,分别是2015年的4.2倍、4.3累计培育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9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家。

二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南湖高新园区在全省高新区评价中首次位列第五,成为前五名中唯一一家非国家高新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获评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荣获省双创示范基地称号,嘉兴科技城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嘉兴南湖电子信息(智能硬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全省首批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航天五院嘉兴JMRH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纷纷入驻,此外还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研究院等高端创新载体,形成了“2+2+X”的平台布局。网易联合(嘉兴)创新中心,硅谷、悉尼海纳孵化器等孵化众创平台引育,为创新创业提供条件支撑。全区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孵化器9家,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家。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功能体系,成功创建市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家,其中省级1家。

三是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出台《南湖区高端人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政策意见》等系列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来南湖创新创业。截2020年,南湖区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55人,省级以上高端人才270人,其中“双千”人才152人,全区现有领军人才企业207家。人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创新人才引育成效显著。

四是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南湖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量身定制30条科技新政、20条人才强企新政,建立“三位一体”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了《南湖区科技金融创新结合三年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和健全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引进全国首家科技保险公司、成立南湖红船基金、开通“南湖基金小镇投融圈”APP,构建科技金融共赢发展,从政策层面给予创新创业全方位的支持。建立了政产学研金介用的北斗七星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技术市场交易额已达14.78亿元。定期举办投融资对接会,主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高峰论坛、研讨会等活动百余场,全链条服务激发了科创活力潮涌。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五年,围绕锚定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之“首善之区”的目标,南湖区在科技创新面临大有可为的“三大机遇”:

一是国家、省市对科技创新战略部署的时代机遇。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了争当科技创新现代化先行省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落实首位战略的首要一招,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从南湖区发展来看,未来五年,南湖区要打造“首善之区”,必须依赖科技创新加快重塑竞争优势,聚焦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突破,赋能产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着力构筑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科技创新强区。

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区打造“首善之区”的战略机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也正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南湖区科技创新在全市处于领先,嘉兴的社会经济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动力,科技创新是南湖区实现经济弯道超车、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最有力支撑。南湖区要聚焦“数字经济”主线,加速南湖制造向“南湖智造”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形成南湖发展新动能。

三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机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进入加速实施期,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南湖区是嘉兴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主阵地,是G60科创走廊核心区之一要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相对充裕的科创空间优势、要素价格优势和营商环境优势,积极导入各类创新资源,在融入上海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门户中抢占先机,全面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长三角科创高地

与此同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当前南湖科技创新也临一些挑战:一是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有待提升,“国字号”高能级的科创平台数量依然偏少,专业领域的技术攻关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高科技企业培育有待强化,我区高科技企业数量在全市领先,但总体规模不大,缺少创新性领军企业。三是科技产业融合度以及科技金融支撑力依然偏弱,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民众科学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锚定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之“首善之区”的目标,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活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共同富裕领跑示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更加注重源头创新。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大力引进一批具有特色科研实力的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全面提升南湖源头创新能力,形成集研究、研发、创新、转化于一体的创新链条闭环,抢占科技创新发展制高点,打造创新策源优势。

更加注重企业主体。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大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更加注重开放协同。积极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深化与区域城市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环杭州湾大湾区和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搭建各类开放式双创平台,引进集聚人才、技术等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推进科技国际化和区域一体化,构建创新共同体,在扩大开放中推进全面创新。

更加注重人才引领。把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作为配置创新资源的重要标准,坚决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最有竞争力的政策吸引人,建设最好的事业平台集聚人,营造宜业宜居的环境留住人,让全球的创新人才近悦远来。

更加注重体制改革。按照浙江省打造“整体智治”现代政府要求,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体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科技治理数字化、现代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创新资源配置作用,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创新供给的质量效益。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持续提升南湖区科技创新能级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活跃极。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为引领的“2+2+X”科创平台布局形成集聚效应,成为长三角一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重要创新指标“八倍增八提升”。在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生态上取得重大突破,人才和创新“赋能工程”取得重大成效,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上走在前列。

到“十四五”时期末,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要指标“八倍增八提升”。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PCT 国际发明专利申请数、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数、全财政科技投入等方面奋力实现倍增。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力争达4%规上工业企业 R&D 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力争达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以上,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300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力争达95%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5万元/人。

三、重点领域

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柔性电子、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前沿领域。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供高水平科技创新供给,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科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发展科技惠民。

(一)数字经济

面向数字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重点研究院,着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开发通讯基站氮化镓芯片、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等配套硬件,有机结合数字经济“软硬”技术,打造长三角智能硬件与关键底层数字技术示范区,打造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数字经济新高地为引领的产业互联网应用技术集成中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中心和数制融合新业态策源中心。

(二)智能装备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敏实汽车、加西贝拉、斯达半导体等重点企业引领作用,结合多样化应用场景,以创新技术赋能机械装备、能源设备、纺织等传统支柱型产业,开发高精密加工中心、核电配套设备、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电池、移动终端摄像模组、现代纺织等产品,以传统产业规模体量加速新技术落地应用,同时以技术创新融合赋能传统产业新发展,实施创新链贯通工程,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三)生命健康

依托清华长三院、南湖实验室等重点研发平台,泰格数据、凯实生物等重点企业,加速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做大做强药物研发外包服务、药物研发软件系统开发、生物免疫诊断试剂与仪器、植入性医疗设备以及高端食品添加剂,并在先进生物研发制造方面积极探索,打造以高端药物研发服务为基础,先进诊断技术、植入医疗设备、高端食品添加剂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与上海、苏州、杭州的创新药物以及医疗器械研发产业形成错位与互补发展。

(四)新材料

以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凤桥、新丰等地的新材料等重点企业与平台建设为抓手。依托嘉兴纳米新材料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加强对石墨烯等纳米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的研发力度,重点推动化工新材料、特种纤维材料等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的新材料规模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培育形成新材料产业链。

(五)前沿领域技术

发挥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清华未来院、清华区块链研究院、中科前瞻院(筹)、 南湖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等重点院所作用,提前布局柔性电子、脑机科学、量子科学等领域前沿技术,探索柔性电子传感显示、侵入式脑机接口、机械外骨骼、量子芯片技术,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转移,培育具有特色的前沿产业竞争优势。

(六)现代农业技术

围绕花木、果等特色农业产业需求,加强与嘉兴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积极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研攻关项目,打力推进农业新品种选育、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健康营养食品等领域创新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全面提升农业科技企业的创新研发实力、企业竞争实力和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提质升级。

(七)科技惠民技术

着重发展关系民生的社会发展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聚焦医疗卫生、智慧城市、数字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以科技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高效能智慧城区建设。加快推动智慧医疗产业集聚,加快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定不移实施环境立区战略,通过环保技术应用,提升我区环境质量综合评分。围绕省级JMRH创新示范区建设,鼓励支持区内军工单位、民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建立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中心、国防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加快国防军工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推进科创平台再提升、创新主体再提速、创新能力再提质、成果转化再发力、创新要素再集聚五大行动,努力把南湖打造成自主创新活力区、投资孵化首选区、创新要素集聚地、科技创新策源地。

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培育发力,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成为创新策源地。在科技大平台培育体制上率先突破,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要素充分活跃起来。在大院名校工程打造上抢占先机,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推进大开放大合作,大力推进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聚集高端科技资源。

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

(一)实施创新策源造峰工程,建设战略科创平台

1.强化科技主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

嘉兴科技城作为省四大科技四大平台之一,要按照“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理念,使用多样化的空间开发模式,形成生产和生活功能相辅相成、研发和生产功能协调发展的空间形态,构建四大功能板块(科技研发与孵化功能板块、科技文化与教育功能板块、产业加速与示范功能板块、智慧商务与生活功能板块),建设“双创人才集聚、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示范基地。完善G60科创走廊节点平台布局,依托G60科创走廊共建机制,深度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全面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和杭州大湾区建设,高标准建设湘家荡科创区等标志性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各扬所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体系。

2.深入实施“大院名校”工程

持续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科技合作,持续引进共建若干“高精尖特”、具有重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南湖研究院与南湖实验室,打造具有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的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强化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发挥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航天五院嘉兴JMRH中心、浙大南湖求是驿站等战略科创平台的创新赋能作用,形成“2+2+X”为引领的科创平台集聚效应,继续大力引育和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成为长三角一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到2025年,力争培育建设市级及以上新型研发机构8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

3.加强新型实验室体系建设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产业战略需求,以优化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谋划新建一批为思路,加快构建国家、省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梯次发展的实验室体系,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鼓励研究方向相近、关联度较大和资源相对集中的市级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多学科协同研究。推进建设实验室联盟,鼓励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实验室,以学科发展需求为支撑、创建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

(二)实施全域创新跃升工程,打造科技产业集群

1.推进双创平台的提档升级

一是全面推进云创小镇建设。以信息产业为主导方向,以“数”为建设主题,加快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建设数字智能“云制造”高地、数据智慧“云备份”基地和数联智创“云科研”胜地,构建多点联动支撑的“全域大孵化”新生态,支持镇街、平台等利用老旧工业区块等存量空间,新建或改造一批集研发、制造、生产等于一体的创新孵化载体,打造一批集约紧凑、校地融合、创新创业活跃度高的城市“硅巷”。二是全力打造创业创新产业园。加快建设柔性电子产业园、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业园,支撑嘉兴国家互联网产业国际创新园建设。以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园区为核心,在研究院三期北区设立嘉兴科技城VR/AR产业园,打造以VR/AR产业为核心,集软硬件研发、成果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科技产业园。三是发挥启迪之星、ANT国际联合办公中心、胜因谷等众创空间的示范作用,快速培育一批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并积极引导众创空间升级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以长三角嘉兴总部商务花园为重点,推进一批特色科技楼宇发展,培育“互联网+”新业态创业楼宇。四是提升现有创新载体能级,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创新要素集聚率、创客入驻率和创新项目孵化率,提升载体培育孵化优质企业的积极性,发挥载体引商留商的重要作用。

2. 提升创新服务功能型平台能级

嘉兴科技城是浙江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四大园区所在地之一,已集聚一批检验检测相关领域权威机构。为了更好服务南湖区科技创新工作,必须进一步提升平台能级。一是加大权威检验检测机构引进力度,重点吸引获得CNASCMA认证认可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入驻,壮大检验检测产业规模。二是培育增强机构能力。鼓励检测认证机构开展科研创新,提高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开展国际互认与交流,鼓励检测认证机构运用资本手段进行整合重组,做大做强。

3.打造东部新城创新增长极

以嘉兴科技城、湘家荡区域、南湖新区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南湖省级高新区在建设创新高地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为龙头、以品质为保障,充分发挥国家双创基地、省级创新平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和现代服务要素加快集聚,建设科创新城;坚持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功能叠加”的发展之路,建设产业新城;以浓郁的创新氛围吸引高端人才和企业入驻,着力打造成为集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品质新城。

(三)实施创新人才强区工程,加速集聚创新人才

1.积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

坚持人才第一资源,构建全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打造人才强区、创新强区。加速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和青年人才。组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利用“创业南湖·精英引领”计划和“海纳百川”计划,加强精英人才引进,利用“两院”等科研平台,大力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创新型领军团队。争创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级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和浙江省院士之家,全力推进浙江南湖人才创业园、浙江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建设。实施外国专家汇智工程,积极申报“鲲鹏行动”等人才工程,集聚一批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优秀青年集聚工程,落实大学生“550”引才计划,开展“青蓝工程”培育行动,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大力引育支撑型人才。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外人才驿站等人才创新载体建设。到2025年,累计引进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500以上,培育各级领军型人才团队5个以上。

2.加强创新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培育

对企业家开展分领域、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交流,通过邀请顶级专家来讲座及组团赴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考察,提升企业家素质,通过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等活动增强企业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一批专于规模企业治理和资本经营的行业领军型企业家。鼓励“创二代”“新生代”企业家积极参与企业经营、产业发展上的创新传承。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跨界人才联合培养制度,推进龙头企业与技工院校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产教融合培育基地,也鼓励企业为学校专业的人才提供实践和培训的场所。

3.深入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

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更好发挥同行专家评价作用,探索授权行业协会、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直接举荐认定人才。积极争取省市人才职称评定评级试点,推进人才市场化评价机制改革。创新市场化引才机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择优委托、揭榜挂帅”制度,推进科技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压实科研单位主体责任,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经费使用“包干制”,充分赋予科研人员主动权。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建立“绿色通道”吸引海外人才来杭落户,进一步完善住房、医疗、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构建全链条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加快推进“人才云脑”建设,进一步完善南湖人才e点通服务云平台,构筑一站式人才服务云平台。

4.强化和健全人才链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思路,根据“健全人才链,支撑产业链”理念,人事部门和科技部门应适时修订优化人才工作规划和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人才建设的财政投入,适当增加财政资金及优化资金使用结构。进一步加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把现有的“人才信息库”提升为“人才链信息库”,发挥信息化对人才工作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四)实施科技企业倍增工程,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1.加快科技企业引育

一是加强科技企业引进工作。重点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项目。同时,突出主要平台的科技招商工作,加强与沪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孵化器等平台对接,建立引项目、引人才、引技术协同机制。二是鼓励“两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的科技人员来南湖创新创业,为创业团队提供全过程孵化链条服务。三是推进科技企业升级入库认定培育,进一步落实工作机制,注重量质并举,实施精准培育。加快培育一批量大面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增长极。加快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积极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选择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推动其加速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到2025年,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

2.构建科技企业孵化生态系统

一是推进孵化链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是以孵化器为基础与核心,向前后两端延伸的创业孵化链条,科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孵化支持。南湖区在引育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时,不仅需要提升孵化数量规模和孵化等级质量,还需要合理配置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二是完善全程孵化支持体系。全面落实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市孵化协会作用,加强服务指导,提升孵化能力,推动现有孵化机构建设实现更大规模迈向更高层次。三是发挥海外孵化器作用,在“嘉兴·海纳孵化器”的基础上,探索新型引才方式,联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配合嘉兴市全面打造项目征集平台、项目落地咨询平台、培训辅导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四大服务平台,推动人才项目“孵化在海外、转化在嘉兴”,加快嘉兴科技城国际项目落地实施。

3.加强企业创新载体建设

支持企业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发挥大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在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其协同创新头雁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融通,探索建设企业创新联合体、知识产权联盟、共性技术平台等。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建实验室、研究院,在集成电路、5G等领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能力。到2025年,新培育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0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4.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普惠政策,创新财政资助方式,综合采取税收优惠、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风险补助、绩效奖励和引导基金等形式,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推动企业在生产组织、技术研究、市场拓展和经营模式上创新。提高企业R&D活动覆盖面。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开展关键环节协同创新项目,推动“技术靶点攻关+场景开放+成果转化/产业化”,促进应用研究、产业化对接融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定期开展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开展技术协同攻关,提高中小企业研发效率。大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到2025年,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2.8%

(五)实施区域协同示范工程,构建开放创新高地

1.全面融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

深入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契机,全面加强与上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成果转化机构、孵化机构等对接,以平台共建、技术转移、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育等方式开展合作对接。在已有合作基础上,深入总结经验,瞄准上海优质创新资源及平台,加大院地、院企联姻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利用G60沪嘉杭科创走廊建设契机,加强与杭州在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方面对接。积极参与长三角跨区域联动发展。面向长三角产业发展需求,鼓励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长三角重点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共同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以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探索在上海等地搭建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协同研发攻关和“上海研发+南湖智造”的跨域产业链上下协同,建立双向互动的研发与成果转化机制。发挥长三角资本市场优势,积极争取上海金融服务综合体落户南湖。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创新券”通用通兑,鼓励支持南湖企业跨区域利用创新服务和创新资源,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2.深化科技大市场建设

一是继续深化与市科技局合作共建科技大市场实体平台建设,依托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按照“展示、交易、服务、共享、交流”五位一体要求,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大市场,促进科技成果交易。二是推进镇、街道、园区线上科技大市场平台覆盖,加强对镇、街道、园区开展科技对接活动的指导与服务。三是主动策划企业与科院院所、高校的科技合作对接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组织的网上技术市场、技术成果路演、竞拍等对接活动。四是持续深化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南湖科技大市场建设,积极举办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领域成果推介会、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活动,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完善双向互动的技术供需体系和技术交易服务体系。

3.深入推进省级JMRH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以嘉兴科技城创建浙江省JMRH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加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等在浙在嘉军工集团、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区内企业参加浙江省JMRH产业发展大会、中国浙江JMRH科技合作促进大会,积极吸纳军工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军转民”和“民参军”促进发展。

4.推动产学研合作

推动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南湖设立孵化基地、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目标,建立健全“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揭榜挂帅”的产学研合作协同长效机制模式,研究建立适应颠覆式创新的研发组织方式。建立以科技、效益、集约等为主的项目综合评估机制。探索“科创飞地”“域外孵化器”模式,支持与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创新合作,推动关键核心领域技术攻坚,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畅通资源要素循环,与G60沿线城市联合探索科技认定、科技奖励和科技财政互认互通,加强与长三角高水平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流转机构的合作。

(六)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工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1.深化科技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革

围绕争当“整体智治排头兵”目标,积极推进智慧城区建设。以数据共享、在线办理、服务创新为重点,优化科技创新数据信息使用体系,探索建立我区数字化科技管理体系、咨询体系和服务体系。围绕G60科创走廊、战略科创平台建设、创新企业引育、成果转化等模块探索建设一批特色科技创新应用。争创“科技创新鼎”,打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标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充分运用“最多跑一次”理念、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进一步简化科研项目、科技平台、科技资质申报和过程管理,营造公开透明政务流程,打造创新创业一流营商环境。

2.推进科技金融发展

一是搭建银企对接桥梁。加强企业与科技专营机构(如科技支行、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科技小贷等)对接,鼓励专营机构为初创、成长、成熟的科技企业设计信用贷、订单贷、贸易贷、知识产权贷、股权贷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科技信贷产品,以满足科技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同时,引导支持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对科技领域的信贷投入,重点推动科技金融支持企业的利率优惠,有效降低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融资成本。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重点产业培育和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国家有关天使投资的普惠式税收优惠政策,吸引、集聚国内外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通过投资奖励、早期风险补偿等措施鼓励面向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三是大力促进南湖基金小镇发展,利用南湖基金小镇投资引导基金、创投基金和母基金等各类型的投融资支撑体系健全优势,引导创投机构与科研院所、高新园区和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开展合作,切实引导创投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3.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

以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培育工作,重点支持企业加大高价值专利创造,鼓励科技企业申请PCT国际专利,大力提升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加大对发明专利和企业贯标的政策支持力度,实现全区专利拥有量稳步增长。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设立专利服务(维权)中心,搭建专利检索、预警、应用、维权等企业共享平台,建立知识产权“快保护”机制。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能力,在研究开发和引进技术前,查明相关技术的专利法律状态,避免重复研究,防止侵犯他人专利权;在研究开发和引进技术过程中,进行专利信息跟踪,及时调整研究开发策略。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引进知识产权咨询代理、许可贸易、信息服务、资产评估、投资融资、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队伍培训,提高专利侵权纠纷调处能力。四是建立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到2025年,全区实现PCT国际专利申请40件,万人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18件。

4.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加大政府科研投入力度,充分激发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创新活力,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源动力,促进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深度嫁接融合,着力打造开放包容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常态化开展高科技项目、高端人才、企业技术、融资需求等路演活动,搭建技术、人才、需求、金融的无缝对接桥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经纪、信息咨询、检验检测等第三方服务,支持专业化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工业设计、流程再造、智能生产等创新型服务,打造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持续巩固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快嘉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

上一篇: 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机制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下一篇: 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公司承诺

所有商标都是R标
7x24小时服务热线
一对一专业客服
签订保障协议
商标转让全程公证
成功率高

全国服务热线

400-800-2188

关注公众号有惊喜

关于我们 诚聘英才 商标转让流程 付款账号

全国服务热线:400-800-2188 电话:0573-82061192 传真:0573-82825848 手机:15888372223 林先生
版权所有:浙江创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浙ICP备11003536号-1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兴路2323号海洲之星10楼A室  浙公网安备 33041102000482号

X

您好!这里是创名商标网,欢迎您对我们的平台服务提供使用感受和建议!

您好,欢迎对我们《创名商标转让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听取您的建议,同时我们将会抽取幸运奖,给予礼品奖励您对我们的关心,如果您的意见经我们采用,我们将给予千元现金大奖。有您的支持,我们会全力以赴做的更好,让您更满意!

标题:
内容:
电话:

400-800-2188

在线咨询 ×
X

-  商标猎头  -

  • 商标类别:
  • 商标名称:
  • 商标注册号:
  • 预算价格:
  • 联系电话:
     我司严格保密,请放心输入
  • 联系人: